EYE Probe Summary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- 5月 14, 2020 有個好用的小工具"EYE Probe Summary", 跟大家分享。 該工具可以把EYE Probe的模擬結果產生容易整理的報告。 一般通道模擬後,我們可以透過datadisplay顯示結果。 但很多情況需要把資料output出來做後處理,若僅是在結果上按export to csv,資料其實是散亂的。 ADS裡有一個EYE Probe Summary的元件,只要Schematic上有EYE_Probe,另外加上EYE Probe Summary,模擬完後就會在 /data 目錄下加入一個EyeProbeSummary.csv,會把模擬結果做更好的呈獻(特別是批次模擬(Batch Simulation))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若沒有AMI模型,要怎麼跑ChannelSim? - 3月 25, 2021 IBIS-AMI已經是現在高速晶片的主流模型,但仍然時不時會有人問"若沒有AMI模型,要怎麼跑ChannelSim?" 這篇文章會跟大家介紹ChannelSim可以support的IC模型搭配方式。 先介紹ChannelSim的兩個必備要素,這樣我們才能針對它們去做變形。 TX : 決定bit sequence,包含bit rate,bit pattern,jitter,EQ。模擬一開始會由TX打出Step waveform,去擷取channel response。 EYE_Probe : TX打出的Step waveform經過通道後,EYE_Probe紀錄收到的waveform。 所以先說結論, 模擬中一定要有TX_diff/TX_ami 和EYE_Probe,缺一不可。 有了這個認識後,我們介紹混搭IC模型的方式。 最常見的情況有兩種: 1. 拿不到TX或RX的AMI模型 可以用ADS的TX_diff/RX_diff來搭建標準的晶片模型,可以設定Trise, Tfall, Jitter, EQ(包括 TX Preset, RX FFE/CTLE/DFE)等等,以下是針對PCIE Gen4建立的Testbench,包含了TX/RX的Jitter和EQ。 PCIE Gen4 Testbench 2. TX或RX是Spice/IBIS/waveform模型 若是拿到RX Spice/IBIS模型就單純許多,直接把RX_Diff/RX_AMI替換成該模型即可。 但若是TX模型是Spice/IBIS/waveform,前面提到原理圖一定要有TX,TX會打出Step waveform,但這部分其實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work around。 把TX空掛,用IBIS/Spice/waveform模型打出Step waveform。空掛的TX除了產生Step以外,其他功能都一樣,一樣可以透過TX設定 bit rate, bit pattern, EQ, jitter,這個TX產生的bit pattern(包含了jitter和EQ的效應)會在和RX接收到的Step response做convolution來產生最後的接收waveform,因此空接的TX應該要打出上升下降接近ideal IC的波型,而ADS可以設定的最快RiseFallTime是1%UI,例... 閱讀完整內容
Probes in Memory Designer - 12月 28, 2022 DDR的分析,在很多面向都有別於SerDes,其中有一點就是Forward Clocking。這篇文章會深入說明ADS Memory Designer可以提供的眼圖分析以及對應的適用場景。 由於DDR的Clock跟訊號是分開的,一般說的EYE都是在說Stobed EYE,也就是以DQS/Clock來trigger DQ/CA而得到的眼圖。之前文章提到( 聊聊DDR AMI ),DDR5開始引入DFE,若有使用RX AMI,會需要遵守 BIRD209 的規範。 ADS Memory Designer支援Transient和DDRsim兩種引擎,DDRsim又分bit-by-bit和Statistical兩種模式。請以下圖搭配說明。 EYE: 過RX AMI前的眼圖,用系統的理想clock產生的眼圖。 EYE(RxOutput): 過RX AMI後的眼圖。只有DDRsim有。參考下圖。 Strobed EYE: 過RX AMI前,且參考指定clock產生的眼圖(需要在Memory Probe->Select Reference Signal設定) 。需要有waveform,所以DDRsim Statistical模式不支援。參考下圖。 以上三種眼圖分別在Data Display的命名也不一樣,在比較表中有標示。 以下總結適用的應用場景 DDR4以前:用Strobed EYE,以符合實際的晶片行為。 DDR5以後:用EYE(RxOutput),套用BIRD209針對clock的規範。 補充說明: 1. BIRD209 是DDR AMI很重要的一個規範,由於之前對於AMI都是依照Differential訊號做定義,所以並沒有single-end訊號怎麼透過外部clock來產生眼圖的機制。在BIRD209提出之前,ADS Memory Designer用GetWave2來支援這個功能(以區別傳統的GetWave)。BIRD209就是針對這個流程做標準規範,ADS2023 update1開始支援 BIRD209。下圖是BIRD209的運作流程圖,得到DQ和DQS訊號後,DQS會先經過AMI得到均衡後的Waveform,而這個訊號會提供給DQ AMI模型來計算EYE(RxOutput)。 2. Memory Designer 預設是看到package端的訊號,若要... 閱讀完整內容
聊聊 DDR AMI - 4月 28, 2021 我們先看一下SerDes的發展,2007年前,晶片速率都在5Gbps以下,用IBIS或是SPICE模型就足夠表現晶片的行為,在ADS上使用Transient來模擬。直到2007年AMI這個詞首次在IBIS論壇被討論,接著很快地就訂定了基本的架構,ADS 2009也推出ChannelSim模擬引擎來支援AMI的模擬,而之後的發展大家也就都非常清楚了,ADS成為了AMI模擬的Golden Platform。 我們再來看DDR的發展,本來看起來跟SerDes是兩個平行世界,但2019 JEDEC宣布需要在DRAM端做DFE均衡之後,之後的發展可以預期應該會跟上10年前SerDes走過的路。 從SerDes(2009年)和DDR(2019年)這兩次的變革,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近代HSD的發展邏輯。當晶片越來複雜,單純用VI VT無法描述,就需要透過AMI模型,用數學來model電路的行為。接著就會需要EDA tool提供相對應的模擬器來支援AMI的模擬。 因果關係:需要Equalizer => 產生AMI模型 => EDA Tool推出支援的simulator 在Serdes: 高速介面(PCIE2)需要考慮EQ的效應,因此IBIS協會採用AMI建模方式,接著ADS 2009推出ChannelSim。 在DDR: DDR5開始需要加入DFE,因此IBIS協會針對現有的AMI架構做出調整來支援single-end訊號,接著ADS 2019U1 推出Memory Designer來支援。 ps. 我最近很常被問,是否可以用ADS ChannelSim來跑DDR5的AMI模型,答案是不可以。DDR AMI模型基於本來的SerDes AMI新增了很多欄位,以克服 DDR5 Simulation Challenges 提到的挑戰。就算可以跑(但其實連model都吃不進來...),也會被迫要忽略 DDR5 Simulation Challenges 提到的挑戰。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