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 DDR AMI

我們先看一下SerDes的發展,2007年前,晶片速率都在5Gbps以下,用IBIS或是SPICE模型就足夠表現晶片的行為,在ADS上使用Transient來模擬。直到2007年AMI這個詞首次在IBIS論壇被討論,接著很快地就訂定了基本的架構,ADS 2009也推出ChannelSim模擬引擎來支援AMI的模擬,而之後的發展大家也就都非常清楚了,ADS成為了AMI模擬的Golden Platform。 我們再來看DDR的發展,本來看起來跟SerDes是兩個平行世界,但2019 JEDEC宣布需要在DRAM端做DFE均衡之後,之後的發展可以預期應該會跟上10年前SerDes走過的路。 從SerDes(2009年)和DDR(2019年)這兩次的變革,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近代HSD的發展邏輯。當晶片越來複雜,單純用VI VT無法描述,就需要透過AMI模型,用數學來model電路的行為。接著就會需要EDA tool提供相對應的模擬器來支援AMI的模擬。 因果關係:需要Equalizer => 產生AMI模型 => EDA Tool推出支援的simulator 在Serdes: 高速介面(PCIE2)需要考慮EQ的效應,因此IBIS協會採用AMI建模方式,接著ADS 2009推出ChannelSim。 在DDR: DDR5開始需要加入DFE,因此IBIS協會針對現有的AMI架構做出調整來支援single-end訊號,接著ADS 2019U1 推出Memory Designer來支援。 ps. 我最近很常被問,是否可以用ADS ChannelSim來跑DDR5的AMI模型,答案是不可以。DDR AMI模型基於本來的SerDes AMI新增了很多欄位,以克服 DDR5 Simulation Challenges 提到的挑戰。就算可以跑(但其實連model都吃不進來...),也會被迫要忽略 DDR5 Simulation Challenges 提到的挑戰。